元宵唐寅古诗赏析? 元宵唐寅诗意

一、元宵唐寅古诗赏析?

作品原文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①。

不展芳尊②开口笑,怎样消得此良辰。

注释译文

注释

①社神,土地神。古代每逢社日(分春社,秋社两种)有祭祀土地神,祈祝丰收的习俗。

②尊,古代盛酒器具。

译文

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

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

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月亮如水似银。

满街珠宝翡翠闪耀,那是春游的村女,

歌声嘹亮,笙管悠扬,那是小伙在赛社神。

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

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作品鉴赏

通常的元夜诗,多写都市。而这首《元宵》却取材农村。灯月辉映的乡村是美的,灯月映照下的村女则更美。她们青春焕发,喜气洋洋,尽情欢笑。《元宵》全诗意境优审美人。

二、唐寅题画诗赏析?

唐寅题画诗《画鸡》赏析如下:

这首诗描绘了公鸡的威武,写出了它的高洁。把鸡这种家禽的神态气质和报晓天性展现的淋漓尽致。它平时不多说话,但一说话大家都响应,由此表达了诗人的想法和抱负,从此诗还可看出诗人“不避口语”的写诗特点,富有儿歌风味。

原诗如下: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三、牡丹图唐寅古诗赏析?

译?

?时节牡丹花开,挺好看,拿起画笔画成?幅画,平康坊虽然美?如云,也未必有?个能?得上这花?好看。

《牡丹图》唐寅

?花枝号?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平康脂粉知几许,可有相同颜?。

四、唐寅的画虎作品赏析?

唐寅也叫唐伯虎,是杰出的画家和文学家。其实他擅长山水和人物画,说起他画虎还有一趣事呢。说是有一对夫妻开店常被当兵的白吃,唐寅就画了一只吊睛白额的凶猛威风的老虎, 他叫老板把画挂在大门口柳树上。

过了些天,当兵的来了。离店很远就看见一只吊睛白额的大老虎蹲在门口, 吓得转身就溜, 鬼叫着:“ 老虎来啦, 老虎来啦!”

说来也怪, 这画上老虎见到老百姓来店, 却非常乖巧。唐寅画的虎也有不少作品,想必大家都看到了,但我最钟爱的还是他那幅威风凛凛的下山虎。

五、唐寅无题铁肩担道义赏析?

《无题》 明 唐寅

铁肩担道义,生为人杰。

巨笔着文章,死亦鬼雄。

用坚实的双肩负责起世间的正道情义,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巨笔写文章,死后也要做鬼中的英雄。这首诗写出了诗人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远大志向和无惧生死的人生态度。

死并不可怕,与其苟且地活着,我宁愿当死后的英雄,谁也不能折了我的脊梁。人活着,就是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有报国奉献的灵魂。

六、唐寅的咏菊诗赏析谢谢?

《菊花》是明代诗人唐寅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托物寄兴的诗,诗人借菊花表现自己的高洁品格。

《菊花》

明·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几许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释义:

故乡园子里的三条小路旁边盛开了满满的菊花。一轮明月挂在澄净的夜空中。

古往今来有几许远走天涯的游人漂泊在外回不去家长。他们也都是通过篱笆旁边的秋裤感受来自故乡的秋风。

七、清明上河图艺术赏析?

《清明上河图》生动形象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天然风光。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

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

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刻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民族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大众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

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

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

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除了这些之后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着“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大众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致船只二十多艘。

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格和艺术水平。

八、唐寅落花诗三十首原文赏析?

唐寅《落花诗》三十首内容不同,书法风格也不尽相同,然而书法严谨他看到地上落英满布,联系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怅然不已,胸中块垒郁勃无由化解,乃借风云月露以排遣之。看似伤春,实乃抒写痛苦遭遇。

大众通常认为唐寅落花诗反映了士大夫的感物伤怀的颓废心情,其实曲解了作者本意。

唐寅作落花诗时年仅35岁,离科场被黜不过5年,胸中块垒郁勃无由化解,乃借风云月露以排遣之。

九、明唐寅行书落花诗卷的书法赏析?

唐寅的作品,因其秀丽俊俏,流转自如,特别容易被拿来与赵孟頫相类比。其实,唐书清峻潇洒的隐士气与赵书流光溢彩的富贵气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唐寅书法柔中带刚、娟秀中见劲峭的特点在苏博藏本和普林斯顿藏本中相对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两个藏本面目清秀,书风特别接近,且都是行偏于楷的风貌。字的结体都比较工整,大多是每字独立,很少有连笔牵丝。用笔圆润清雅,点画比较到位。如“一”、 “十”等字,逆锋落笔,回锋收笔,交待得清清楚楚,显示了极好的楷书功底。节奏相当轻松,粗细长短的搭配也极其天然,不显一丝做作的痕迹。单人偏旁的斜撇一笔,果敢快捷,有明显李北海的笔意,骨力清遒。章法安排也一随天然,每律诗占八行的空间,各行宇数并不一致,但中垂线笔直,形式感很强。

而辽博藏本与中国美术馆藏本的落花诗卷,其书风是行偏于草的体貌。用笔、结字和章法都与前两个藏本不同。如辽博藏本的首句“断送”的“送”字,已作了简化,是草体的结法了。用笔上,多露锋侧锋,横画的起笔大多微尖,这样带来了书写的更大自在。辽博藏本和中国美术琯藏本中都有大量的连笔牵丝.书写畅达流转,一片神机流走。如辽博藏本“簇簇双攒出茧眉”一首的末句,几乎是一笔书,七字一气呵成,笔势顺流而下。中国美术馆藏本此句的处理也是这样。这可以说明辽博藏本确系唐寅晚年的作品。顺带提一嘴,辽博藏本中还出现了非常夸张的笔触。如“重到”的“到”字,末笔竖画形态夸张。抒情味极强。“玄”字的末笔,本来可以处理成一点,而唐寅偏偏写成形貌夸张的一竖,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这样的纯熟技巧到了其临终前一年所书的中国美术馆藏本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此卷的字迹笔画略肥,结体梢扁。与两个早年藏本的疏朗清秀相比,添了几分苍老遒劲。由于书写的快速,出现跳脱和漏宇,随意补在行旁,表明书写经过中完全是情感在驱笔行走奔飞。笔势的流转因此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给人一种雄浑而舒展的气势。其中收录十首漫兴诗,内容较落花诗更为沧桑。尤其是最终一首,“交游零落绨袍冷,风雪飘飖瓦罐冰”,浸透着凄凉,也写得沉郁苍凉。

十、清明上河图赏析和解析?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其中一个。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全球绘画史上都是完美无缺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致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格和艺术价格。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