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寻找汽车功能收费的“黄金分割点”?车企与用户的双赢之道
汽车功能收费成为行业新动向
还记得以前买车时,一辆车的价格就包含了所有功能吗?现在情况变了。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订阅到奔驰的座椅加热付费,再到蔚来的语音助手高质量功能解锁,汽车行业正掀起一股”功能收费”热潮。但难题来了:为什么我买的车,有些功能还要额外付费?这合理吗?
其实,寻找汽车功能收费的”黄金分割点”,就是在商业价格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就像买手机可以选择不同存储容量一样,汽车功能收费让用户有了更多选择权。但关键在于:哪些功能该收费?怎么收费才合理?这直接决定了消费者是否买账。
这些功能完全不能收费
不是所有功能都适合拿来收费的。有些功能一旦收费,消费者立马就会炸锅,车企可千万要避开这些”雷区”!
首当其冲的就是安全功能。你能想象刹车辅助或者车道偏离预警要额外付费吗?这简直是把生活安全当儿戏!2022年就有车企由于基础智驾功能收费被骂上热搜,最终不得不取消收费。这告诉我们:涉及行车安全的功能,必须免费开放。
还有就是车辆的基本功能。比如车窗升降、空调制冷制热、座椅调节这些,都是买车时就应该包含的。如果连这些都要收费,消费者肯定会觉得”被套路”了。就像你买了房子,结局开个门还要扫码付费一样离谱。
这些功能收费反而更合理
那么,哪些功能收费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呢?主要是那些能带来额外价格、又不是人人都需要的”增值服务”。
高阶自动驾驶就是个好例子。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投入巨大,而且不是每个车主都需要。经常跑高速的可能愿意花钱买这个功能,但只在市区通勤的可能就觉得没必要。因此按月订阅或者按年收费的方式就很合适,让用户按需选择。
还有各种特点化服务也很适合收费。比如专属语音包、主题皮肤、座椅按摩的不同模式等等。这些功能不影响基本驾驶,但能让爱车更符合个人质量。就像给手机买皮肤一样,喜欢的人天然愿意买单。
收费要有度,关键看三点
找到收费的”黄金分割点”,说到底就是要做到三点:透明、公平、物有所值。
开头来说得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哪些功能收费、怎么收费,买车时就要说清楚,不能藏着掖着。比如硬件预埋的功能,要明确告诉消费者后期能不能开通、要花几许钱。
接下来收费方式要灵活。可以买断,可以订阅,甚至可以按次付费。比亚迪就做得不错,给高阶驾驶功能提供3个月免费试用,让用户体验后再决定买不买。
最重要的是功能要物有所值。用户愿意为真正有用的功能买单,但如果连调个空调温度都要收费,那就太离谱了。宝马就吃过这个亏,远程启动功能收费太高被吐槽,后来调整策略才挽回口碑。
未来动向:从卖功能到卖服务
汽车功能收费的未来,不应该是”雁过拔毛”,而应该是”锦上添花”。基础功能必须扎实,高质量功能要真正带来价格。
聪明的车企会把收费功能变成持续服务。比如付费功能可以随时暂停、高阶功能会不断更新优化,让用户觉得这钱花得值。就像视频网站会员一样,内容好天然有人续费。
说到底,找到汽车功能收费的”黄金分割点”,就是要让车企能持续进步,同时让用户觉得物有所值。这需要车企真正站在用户角度思索:如果我是消费者,这样的收费我愿意接受吗?只有双赢的模式,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