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为什么叫有理数 为什么叫有理数? 有理数包括什么数
“有理数”这一名称的由来涉及数学史的翻译误传与文化传播难题,其核心缘故可归纳为下面内容三点:
一、翻译起源:古希腊“比率”概念的误读
有理数的英文名称为“rational number”,其中“rational”源自拉丁语“ratio”,意为“比例”或“比率”。古希腊数学家将可表示为两个整数比的数称为“成比例的数”(λογικ??,logos),例如整数可视为分母为1的分数。因此,“rational number”本应直译为“可比数”或“比例数”,而非“有理数”。
二、翻译错误:中日文化传播中的双重误解
-
中国明代的正确翻译
明末徐光启与利玛窦在翻译《几何原本》时,将“ratio”译为“理”,这里的“理”在文言文中特指“比值”或“比例关系”。例如《几何原本’里面的“属理”“同理”等术语均指代比例运算。 -
日本学者的误译
日本明治维新前引入中国文言文译本时,错误地将“理”领会为“道理”或“理性”,从而将“rational number”翻译为“有理数”,并将“irrational number”译为“无理数”。例如,日本学者未觉悟到“理”在数学语境中的特指含义,导致词义偏离。 -
清末反向传回中国
19世纪末,中国留学生赴日进修,又将这一错误译名带回国内,最终形成“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固定术语。虽然数学家项武义曾提议将其更正为“比数”或“可比数”,但因修订成本过高而未实施。
三、名称争议与历史影响
-
名称与定义的不对称
“有理数”字面含义容易引发误解(如“有道理的数”),但其本质仅强调“可表示为整数比”的数学属性。例如,无理数(如√2)虽不能表示为整数比,但其存在同样符合数学逻辑。 -
文化传播的警示意义
这一误译反映了跨文化科学术语传播的复杂性。例如,日语在翻译经过中因文化隔阂导致术语失真,而中国因近代科学滞后被迫接受“出口转内销”的译名。
“有理数”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比例”概念的误译,经中日文化传播的两次误解后固化。虽然名称与含义存在偏差,但已成为约定俗成的数学术语。领会这一历史背景,有助于消除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望文生义,回归其数学本质——即“可比例数”与“不可比例数”的核心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