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怎么命名的?揭秘背后的故事
台风是怎么命名的?揭秘背后的故事
台风是怎么命名的?揭秘背后的故事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一个有趣的话题,那就是“台风是怎么命名的”。每当台风来临时,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奇妙的名字,比如“利奇马”、“山竹”,这些名字背后其实有很多故事。那么,究竟是谁给台风起名字的呢?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台风名称的起源
其实,一开始台风并没有统一的名称。不同的民族对同一个台风有不同的称呼,导致了相当的混乱。想象一下,若一个台风在不同地方被叫做不同的名字,那民众的反应该多错乱呀!为了更好地合作和防治台风,1997年,全球气象组织把西太平洋附近的14个民族和地区聚在一起,共同商讨出台风的命名制度,这个提议天然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共同命名的趣味
那么,这14个民族和地区是谁呢?包括了柬埔寨、老挝、泰国、中国、日本等等。这些民族可以各自根据自己的文化、喜好,给台风提10个名字,凑齐140个名字,形成一个台风命名表。因此,我们看到的名字有时像“龙王”,有时像“榴莲”,都有各自的特色!
从2000年开始,每年都按照顺序来命名台风,形成循环。这就意味着,大家可以很方便地预测接下来可能会遇到的台风名字。顺带提一嘴,每个台风的中文名称是由中国气象局和相关机构协商确定的,以确保大家都能领会。
被除名的严苛制度
不过,台风可不是可以随便叫的!如果某个台风的破坏力特别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那它就有可能被除名。比如,2013年的“海燕”在菲律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它被移出了台风命名名单。这样的制度是为了确保那些对人类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台风,不再重复使用它们的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很公平呢?
台风命名的两难
当然,不是所有的台风都那么“乖”。有些台风在临近登陆时,预告得轰轰烈烈,但最终却“虚晃一枪”,完全没有造成什么影响。这样的情况也让大家感到一些无奈。像2017年的“洛克”和“古超”,都算是台风界的小“调皮鬼”。因此,杰出的台风应该是能带来降温,又不要对大众的生活造成干扰才行。
小编归纳一下
通过今天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台风是怎么命名的”有了更深的了解。台风命名不仅仅一个简单的事务,而是蕴含了国际合作、文化差异以及对天然灾害的深入思索。下次当你看到台风预警时,不妨想一想,这个名字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希望大家在面对台风的时候,能够注意安全,平安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