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为什么改名为清 皇太极为什么改女真为满族

皇太极为什么改名为清 皇太极为什么改女真为满族

一、皇太极为何改国号为清.?

说努尔哈赤当时逃难骑匹大青马,他跑得很急,把马累死了,努尔哈赤对马很有情感,对马就说,大青啊,大青啊,你是为我累死的,将来我得了天下,我这个国号就叫大青,“清”跟“青”是谐音,这一个传说。除了这个故事外,至少还有五种诠释:

第一,有人从音韵学上来解释,清和金在满语里音相近,因此用清。 第二,有人从历史上来解释,说中国这么多朝代没有一个用清的,怕重复,因此用清。

第三,也有人从阴阳五行上来解释,明朝的明,左面是个日字,日是火,清左面是三点水,水克火,因此清要灭明,他用清。

第四,有人从萨满文化去解释,清就是青,不带三点水那个“青”和带三点水的“青”一个音啊,青天是通天啊,吉祥。

第五,有人从民族方面解释。说他原来用后金,他要进兵中原,中原一提出这个“金”就想起南宋了。一提起金人,就想起岳飞了。皇太极进兵中原要减少阻力,就不用这个“金”字,改用清字。

这五种解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也说服不了谁。

皇太极原来的年号是叫天聪,改为崇德。这时明朝的年号叫崇祯,都带崇字,崇祯的祯字左边是示部,右边一个贞,示就是神,神字左边就是示部,因此崇祯皇帝是重天、重神。皇太极改成崇德,德字左边是双立人,就是重人。

崇祯的祯右边是贞,占卜用的贞也同神相联系,崇德的德字,右边是直心,说的是心要直,心要正。皇太极改天聪为崇德,崇的是人事、是民事。

皇太极改国号金为清,改年号天聪为崇德,表明皇太极具有政治家的胆略和气魄,也具有改革家的更制与维新,是清朝的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二、皇太极为什么改国号为清

中国历史悠久,经历了许多次的朝代更迭,历朝历代的创建者夺得天下的第一要务就是确定国号。国号一般都有一定的来历。比如第一个朝代夏,是由于夏启迁都大夏得名。商朝的国号,由于之前的封地是商。秦朝的时候,秦国本就是诸侯国,统一了天下之后,天然国号就定为秦。到了刘邦建立的汉朝,是由于刘邦兴起于汉中,另外萧何提意用”汉“做为国号,还有另一层意思,正所谓“语曰天汉,其名甚美。”“天汉”本是浩瀚天空中的一个明亮星座。因此主张以“汉”为刘邦所建的国号。

基本上历朝历代的国号来历都很清晰,就连大明这让人莫名其妙的国号,来历也是清楚的,是由于明教。只有一个始终也无人能懂,就是最终一个王朝—-清。清朝为什么以”清“为国号?我们知道,清朝的建立者是生活在东北的女真人努尔哈赤。最初他们的活动范围在辽东半岛,如果按兴起的地名来命名,是乎应该叫”辽“,但女真人从来也没用过这个国号,以前他们称自己为”金“。

1636年,皇太极改金为清,为什么是清呢?史学界目前有两种猜测。

一种说法是在改国史的前一年,也就是1635年,皇太极废除了族号”女真“,改称”满洲“。在满语中,”满洲“的发间与”曼殊“相似。”曼殊“一词来自于佛教,本是一尊佛的名字,意思是“清之帝王”。因此皇太极用“清”代”金“作为国号。用”清“相比较金”或者“后金”来说含义更佳,对于笼络更族人心,所起到的影响更大一些。不过,这种解释也无法让人信服,既然“满洲”一词有“清之帝王”的意思,那为什么直接叫满洲呢?

另一种说法金有关。在满语中”金“与”清“属于皆音字,在发音上汉字”清“与满语”金“相同,把”金“改成了”清“,只是找了一个发音相同的汉字而己,满文却无须改动。

笔者认为第二说法可靠性相比很高些,不过,现在史学上尚无定论。而且,其它的传说也有很多。比如,有一个传说,讲的是一匹大清马救过努尔哈赤的命,因此才以大清为国号,不过这个显得有些荒诞。还有一个传说,皇太极曾经从元顺帝手中夺得过一方传国玉玺,皇太极因此改国号为清,不过传说中并没有改国号与这玉玺有什么关系,之后也没人见过这方玉玺。

做为在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以外族人统治中华大地的大清国,为什么定国号为”清“恐怕永远只能一个谜。不过,今天看来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三、清字开头的成语

1、清心寡欲 [ qīng xīn guǎ yù ]

保持心地清净,减百少欲念。

出自《后汉书·任隗传》:“隗字仲和,少好黄老,清静寡欲。

翻译:隗字仲和,从小喜欢道教,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2、清官难断家务事 [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 ]

指家庭内部的事,外人很难度搞清楚。

3、清茶淡饭 [ qīng chá dàn fàn ]

形容饭食非常简单。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三叔,你今到寒家,清茶淡饭,暂住几日。”

4、清微淡远 [ qīng wēi dàn yuǎn ]

清雅微妙,淡泊深远。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尽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

5、清正廉明 [ qīng zhèng lián míng ]

比喻为官廉洁公正。

出 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五回:“忽的云板响亮,皂役高喝,一位清正廉明的边公,又坐到暖阁内边了。”

释义:忽然听到板子拍响,杂役大声喝道,一个为官清廉的人坐到暖阁里边了。

赞 (0)
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