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野望》的意思 题目野望指什么? 野望古诗题目
《野望》这一诗题在不同诗人的作品中具有多层内涵,需结合具体文本和创作背景解读:
一、字面意义:地理空间与观察方式
- 野外远望的天然场景
- 王绩的《野望’里面,“东皋薄暮望”直接点明观察地点(东皋)和时刻(薄暮),描绘了诗人于山野间极目远眺的秋日景象,如“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呈现的萧瑟画面。
- 杜甫的《野望》则以“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开篇,通过远望西山、锦江的辽阔视野,引出对边塞战事与家国命运的感慨。
二、情感内核:心境投射与灵魂追寻
-
孤独与彷徨的个体抒怀
- 王绩通过“徙倚欲何依”“相顾无相识”等句,表达归隐后无人领会的苦闷,以及身处乱世却找不到灵魂归宿的迷茫。
- 杜甫则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直抒战乱中兄弟离散、漂泊天涯的孤寂,并因“迟暮多病”“未报圣朝”而深感愧疚。
-
忧国忧民的时代关切
- 杜甫的“野望”不仅是地理观察,更是对时局的深刻洞察。诗中“不堪人事日萧条”暗指安史之乱后民生凋敝、边防动荡的社会现实,体现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 王绩虽归隐,但“长歌怀采薇”借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的典故,隐晦表达对理想社会的追寻,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三、深层隐喻:生活境遇与灵魂境界
-
隐逸与入世的矛盾
- 王绩的“野望”是隐士的视角,表面写田园秋景,实则暗含对入世无门的无奈,如“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世俗生活与自身“无相识”的疏离形成对比。
- 杜甫的“野望”则是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以“跨马出郊”的行动象征对现实的介入,最终在“极目”中完成对个人命运与时代责任的思索。
-
诗史与诗心的交融
- 杜甫诗中“野望”的宏大视角,将个人命运嵌入历史长河,如“诸弟隔”“答圣朝”等句,既是个体悲欢,也是时代缩影,呼应其“诗史”特质。
- 王绩的“野望”则开创了唐诗中隐逸主题的先河,以质朴语言突破六朝绮靡文风,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
四、对比与联结:王绩与杜甫的“野望”异同
维度 | 王绩《野望》 | 杜甫《野望》 |
---|---|---|
观察对象 | 山野秋景(树、山、牧人、猎马) | 边塞风光(西山、锦江、三城戍) |
情感基调 | 孤独隐逸、理想追寻 | 忧国忧民、身世悲凉 |
历史背景 | 隋末唐初的乱世归隐 | 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局 |
艺术手法 | 白描写景、动静结合 | 融情于景、叙事抒情交织 |
“野望”作为诗题,既是物理空间的观察,也是诗人灵魂全球的镜像:
- 对王绩:是隐逸者与世俗的疏离,对理想社会的无声叩问;
- 对杜甫:是士大夫对家国的凝视,将个人命运熔铸于时代洪流。
两者共同构成中国古代诗歌中“望”的哲学意蕴——从天然景象到生活境界的升华。